題: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習近平總書記謀劃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譜寫新篇章
新華社記者王丁、張興軍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10月20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到山東省東營市的黃河入?诘鹊乜疾,實地了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強調扎實推進黃河大保護,確保黃河安瀾,是治國理政的大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實地考察沿黃省區,為新時期黃河保護治理、流域省區轉型發展指明方向,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擘畫藍圖。
大河湯湯,日月輪轉。今天,古老黃河的保護與發展正在進入歷史新境界,展開歷史新篇章。
大河之“綠”,母親河生態健康持續向好
清晨,甘肅瑪曲草原上霧氣氤氳。不同于中下游段的氣勢磅礴,黃河在這里盡顯秀美之色。
瑪曲,位于黃河上游,瑪曲濕地被譽為“黃河之腎”。曾幾何時,由于飽受草原沙化困擾,這里的黃河沿岸露出大片黑土灘,就像草原上的一塊塊傷疤。
這是7月15日拍攝的甘肅省瑪曲縣阿萬倉濕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文靜 攝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期間,聽取了甘肅省和蘭州市開展黃河治理和保護情況介紹。他指出,甘肅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要首先擔負起黃河上游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蘭州要在保持黃河水體健康方面先發力、帶好頭。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
這是甘肅省蘭州市黃河干流防洪治理工程蘭鐵泵站項目點(2019年8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睿 攝
“我一直很關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今天來到這里,黃河上中下游沿線就都走到了!10月20日下午,習近平來到黃河入?,他在考察調研中這樣強調。
多次深入黃河沿線考察調研,總書記的足跡遍布上中下游和流域九省區,為黃河保護和治理工作把脈定向、作出部署。
游客在河南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游玩(2019年9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近年來,甘肅立足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黃河流域重要水源涵養區和黃河上游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戰略定位,不斷發力,斍菰菗Q了新顏。草原所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黑土灘退化草地植被覆蓋度,由以前的65%增加到85%以上。曾經滿目瘡痍的沿黃沙化帶,如今綠意盎然、花開遍野。
瑪曲草原之變,是黃河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流域生態健康持續向好的縮影。
夏末秋初,沿黃河河南段騎行,數百公里的生態長廊宛如一條綠飄帶,外地游客紛紛拿出相機,扎堆“打卡”。許多“生態流亡”多年、難得一見的珍稀動物在沿黃濕地頻頻現身,吸引游客的目光。
在渤海之濱,在河海交匯處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由于生態補水和保護治理,濕地面積逐年回升,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昔日頻繁斷流干涸的河口,如今林豐草茂、鳥鳴啾啾。
水利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黃河流域完成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萬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較1990年減少了48%,強烈及以上侵蝕強度等級面積下降83%,實現水土流失面積、強度“雙下降”。同時黃河干流和6條支流15個斷面生態流量均達標,流域水資源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如今,煥發生機和活力的母親河仿佛一條巨龍,奔騰躍動,滔滔向東。